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21 04 28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进行情绪识别

摘要: 210428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进行情绪识别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21/04/28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进行情绪识别...

21 04 28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进行情绪识别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21/04/28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进行情绪识别

近日参加《组织人才发展》的学习,课上老师所提到的情绪管理和苏格拉底提问法的相关知识激起了我的很大兴趣,抽空进行了整理。

特别是苏格拉底提问法对我很有启发,觉得可以在各种场合里面去应用,一方面是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可以用于启发对方,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自我反思的时候,自我情绪调节的时候,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

在老师的建议下,正好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探索进行情绪识别的话题。

一、对情绪以及情绪管理的认知(一)对情绪的认知

  我们经常认为情绪不好、情绪糟糕,但其实情绪本身都不是问题。因为情绪系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你的各种情绪都是且只是你自身各种内在反应的一个信号。

  真正困扰你的、真正令你觉得糟糕的不是你的“情绪”,而是情绪带给你的感受,和你对情绪负面的理解。

  情绪既然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任何的办法让它消失;

  情绪系统是人体生理系统与认知系统交叉结合的一部分,你无法压制它,你也不可能“堵”住它。

  所以:情绪不会消失,也无法被压制,你必须理解和接纳它。

(二)情绪管理

  情绪如水,情绪管理如同治水。水本无根,自然不可能凭空消失;水不可堵,愈堵愈生灾祸。

  情绪管理其实不是控制情绪,也不是为了让你可以逃避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其本质是在理解和完全接纳自己情绪的前提下,能够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因此,情绪管理本质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对“情绪”的管理,而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来积极面对情绪所带来的“感受”(如负面的情绪带来焦虑、不安、恐慌等不好的“感受”),进而控制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豁达、开朗、幸福。

  情绪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不让情绪影响到决策。

二、识别情绪(一)苏格拉底提问法

  苏格拉底提问法,是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拓宽思路、获得启发、找到真相的过程,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借助苏格拉底提问法识别情绪

  我们可以借助苏格拉底提问法,让自己冷静思考,进而识别情绪、做好自我调节。

  1、是什么(澄清问题):我现在的情绪和感受是怎样的?什么事触发了我的情绪?

  2、为什么1(向上溯因):背后的假设是什么?

  3、为什么2(再向上溯因,探究背后的原理):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4、其他人呢(横向扩展):对这个问题其他人可能会怎么看?(开阔思路,引导对方从不同视角重新看)

  5、所以呢(向下求果):使你产生这种情绪的这件事/这个人/这句话等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令你产生了怎样的观点(信念)?

  6、你觉得呢(自我评判):你的观点是否合理?你期待的行为是什么?

  7、还有吗(延伸思考):... ...

(三)案例演练

  前几天有个部门负责人将本属于其部门的工作拿来讨论,进而强行将工作交给我所负责的部门,而且不顾我反对就提前离开了,当时还有其他下属在,让我觉得很没面子,感觉很气愤。

  Q:是什么(澄清问题):我现在的情绪和感受是怎样的?

  A:觉得那个部门负责人很没有责任心,轻易甩包袱、撂摊子;而且不顾及平时的关系,也不顾及其他同事在场。太不给面子了。

  Q:为什么1(向上溯因):背后的假设是什么?

  A:我认为自己情绪不好是因为他在甩包袱。

  Q:为什么2(再向上溯因,探究背后的原理):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A:其实他撂摊子我也只是气愤而已呀,但我感觉到自己当时还有其他的情绪让我很不爽,是什么呢?我发现是因为对自己临场应对的不满意,觉得没能压住对方,在下属面前丢了面子。

  Q:你有没想过可能不是真的这样呢?(确认问题,开阔思路,引导对方从不同视角重新看)

  A:(1)这项工作确实跟他们部门以前处理的类似事件有不同的地方,而且涉及我所负责的另外公司及股权转让的事,需要多部门统筹。(2)而根据初步分析来看,事件的处理并不复杂,我们两个部门其实都可以处理。(3)我所负责的部门权责更大,不能仅停留在政策制定等方面,还是应参与实操。... ...

  想到这些,我觉得我部门接手也顺理成章,而且对我们积累实操经验也有好处。这么一想,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Q:所以呢(向下求果):使你产生这种情绪的这件事/这个人/这句话等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令你产生了怎样的观点(信念)?

  A:这还是自己的积极心态问题,哪怕对方完全就是在甩包袱,但我也可以站在公司的角度,先保证不影响公司经营,再进行内部分析与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正是我职业性的体现吗?又多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会更开心呀。

  当然,我的现场情绪控制还是不错的,没有当场发火、失控。但临场应对能力还是不足的,且自己不够自信,没有体现出大将风度,因此这也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而这是导致这次情绪很差的真正原因。

  Q:你觉得呢(自我评判):你的观点是否合理?你期待的行为是什么?

  A、继续保持职业素养、综合分析能力、补位意识。同时,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让自己更自信!

  Q:还有吗(延伸思考):... ...

三、用理性思考

  情绪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令你能够用理性去思考问题。

  不管你的理性思维是否足够,不管你的思考是否正确,不管你最后有没有将问题处理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且只是:

  你能够学会在情绪激动时切断情绪对你决策系统的影响权限;

  你能够学会不管你多么悲伤,多么愤怒,多么恐惧,你的行动和选择都是由理性思维所做出的;

  你能够意识到情绪的激动和理智的决断在本质上是两回事,任何时候你的决策系统都将情绪因素隔绝在外;

  这就达到了情绪管理的真正目的。

给孩子讲道理讲不通?试试"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娃保管听你的

导读:儿童成长心理学家阿诺德及格塞尔对婴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持续观察后,认为5岁儿童处于安定时期。也就是说,此时家长可以松口气了。

大宝现在五岁多了,心理发展进入最迅速的时期,他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跟我说话从来都是"小大人"的口气:"妈妈,你该吃饭了!""妈妈,记得写完文章要点保存哦!"大宝经历过4岁前的"生长旺盛期",进入了有思考、很少哭闹的"调和统一时期"。我常常会感慨,我娃真的长大了,不用妈妈操心了。但虽然如此,跟他讲道理依然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次早上我送大宝去幼儿园,他本来情绪就不高(早餐跟弟弟抢牛奶喝,结果牛奶撒了,他有些伤心),到了学校门口,他开始大哭,怎么都不肯进去了。

我刚开始站在一旁看着他,之后在他哭的不那么厉害的时候,试图给他讲道理。可我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又高声哭了起来。一旁的老师抱起来大宝说,你看妈妈一直蹲着跟你说话,腿都酸了,我们让妈妈先站起来好不好?

大宝点点头,接着望向我。老师接着说,那我们让妈妈回家休息,老师带你进去跟小朋友做游戏好不好?大宝满眼都是委屈,忍住了眼泪,跟着老师进了校门,不忘回头跟我打招呼说再见。

我知道他是有些难过,自己的小情绪没发泄出来,所以才这般折腾。但我也意识到,此时

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反而是老师的做法更高级和睿智,才让整件事有了转机。

为什么说老师的做法更睿智?

上面的事情中,同样是为了缓解孩子的情绪,老师的做法更智慧。她没有跟孩子聊,你为什么情绪不好,是受到什么影响,还是哪里不开心了?而是通过让孩子看到妈妈蹲着跟他说话的辛苦,让他体会到,原来妈妈也很不容易,自己不该这样随意闹情绪。

我试图跟孩子讲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而老师让孩子自己觉知了一个道理,大宝乖乖跟着去了幼儿园。你看,我们两个人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却相差了这么多!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爸妈总是跟我们说,生活多么辛苦,我们要如何如何。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把自己的经验全都分享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对错。但能听进去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当时稚嫩的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些所谓的正确道理,很难去消化和听懂,只能猜想、揣测。

当自己慢慢长大,才明白,跟孩子讲道理这件事,讲好了孩子能听进去一二,讲不好,等于没说。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不会都听你的,更不会认为,你说的全都对,他一定会遵守。

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让娃觉知道理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让孩子自己觉知道理,其实就是这样,孩子自己明白了道理,比我们强硬灌输进去的,效果要更好。在跟孩子讲道理时,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文章开头老师的做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谓苏格拉底的提问法,就是在和对方的谈话或争辩中,经过提问和陈述,让对方的前后回答出现矛盾,且加以反驳,这时候对方就只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了。简单来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通过提问+回答的对话方式,帮孩子把事情和道理梳理清晰明白,也可以说,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比如我和大宝有次聊天,他非常想要一个玩具,但我并不打算给他买。妈妈:"你真的很想要那个小火车?"

大宝:"是的,没有的话,我会很难过!"

妈妈:"家里有太多这样的小火车,和这个有区别吗?"

大宝:"有的,还是这个好玩!"

妈妈:"具体点说说吧!"

大宝:"这个小火车是红色的,而且还能鸣笛呢!"

妈妈:"据我所知,家里也有红色能鸣笛的小火车,是太旧了吗?"

大宝:"恩,是的,我觉得新的好玩!"

妈妈:"但是旧的也是能鸣笛也是红色的对吗?"

大宝:"恩,是……"

一段聊天后,大宝情绪好了很多,毕竟他看上的那个玩具,家里也有,而且一个要好几百。他最后说,等我那个旧的玩坏了再买新的吧!我欣然接受,还夸他真是个节约又懂事的好孩子。

我的提问都是在引导大宝思考,和直接诶跟他说"不能买"是不同的。他给我的回答,也都是自己思考后的,这是一种让孩子自己觉知道理的放大,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紧扣问题,不断给出线头,引导娃去找答案。

同样的事情,古人孔子也做过,而且是用在了教学上,他的弟子对他这种问答法的评价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孔子的问答法具有引人思考、由浅入深的特征。

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保护好奇心

即使我们掌握了跟孩子沟通的提问方式,但也要正面面对孩子的提问,保护好他的好奇心,而不应事事都顺势引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有问题就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中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

有很多家长是拒绝跟孩子沟通的,或者用一些沟通技巧,让孩子听从或顺从自己的想法,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对孩子也不够尊重。可能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

比如孩子问你,妈妈,这个应该怎么摆?而你看都不看,就是一句,自己看着弄,或者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实则是关闭了你和孩子沟通的那扇门,他以后也不会再向你讨教,对于你提出问题或者有任何事情的时候,他也不会很好的配合。

跟孩子的沟通以及聊天,要让他感觉到尊重和平等,即使你当时很忙,也要停下来跟他说完,再去做其他事情。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在你跟孩子沟通时,他也能专注思考,这才是我们跟孩子沟通以及回答孩子问题的目的。

凌晨妈妈来叨叨:

跟孩子沟通,是每个家长每天在做的事情,但我们做的结果无非都是要孩子"明白道理",他自己觉知才是最有效的。说教只是为了让孩子认同我们,并不是真正的"爱"。你是否也认同?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发表评论